jvm垃圾收集(标记-清除,复制,标记-整理,分代)算法
cookqq ›博客列表 ›jvm

jvm垃圾收集(标记-清除,复制,标记-整理,分代)算法

2013-03-18 09:24:10.0|分类: jvm|浏览量: 1793

摘要: 1. 标记 - 清除算法 ...

1. 标记 - 清除算法 

标记清除算法是最基础的收集算法,其他收集算法都是基于这种思想。标记清除算法分为“标记”和“清除”两个阶段:首先标记出需要回收的对象,标记完成之后统一清除对象。

它的主要缺点:①.标记和清除过程效率不高 。

②.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。

、

2. 复制算法

它将可用内存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,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。当这一块用完之后,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,然后在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理掉。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其中的一块进行内存回收,不会产生碎片等情况,只要移动堆订的指针,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,实现简单,运行高效。

主要缺点:内存缩小为原来的一半。

3. 标记  - 整理算法

标记操作和“标记-清除”算法一致,后续操作不只是直接清理对象,而是在清理无用对象完成后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,并更新引用其对象的指针。

主要缺点:在标记-清除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对象的移动,成本相对较高,好处则是不会产生内存碎片。

4、分代收集算法

根据对象的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。一般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,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。在新生代,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,只有少量存活,那就选用复制算法,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。而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、没有额外空间对他进行分配担保,就必须使用“标记-整理”算法进行回收。



参考:http://blog.csdn.net/java2000_wl/article/details/8022293






把分代算法从此文中去掉就很完美了。
还有就是没有说标记清除算法和复制算法的优点

一键分享文章

分类列表

  • • struts源码分析
  • • flink
  • • struts
  • • redis
  • • kafka
  • • ubuntu
  • • zookeeper
  • • hadoop
  • • activiti
  • • linux
  • • 成长
  • • NIO
  • • 关键词提取
  • • mysql
  • • android studio
  • • zabbix
  • • 云计算
  • • mahout
  • • jmeter
  • • hive
  • • ActiveMQ
  • • lucene
  • • MongoDB
  • • netty
  • • flume
  • • 我遇到的问题
  • • GRUB
  • • nginx
  • • 大家好的文章
  • • android
  • • tomcat
  • • Python
  • • luke
  • • android源码编译
  • • 安全
  • • MPAndroidChart
  • • swing
  • • POI
  • • powerdesigner
  • • jquery
  • • html
  • • java
  • • eclipse
  • • shell
  • • jvm
  • • highcharts
  • • 设计模式
  • • 列式数据库
  • • spring cloud
  • • docker+node.js+zookeeper构建微服务
版权所有 cookqq 感谢访问 支持开源 京ICP备15030920号
CopyRight 2015-2018 cookqq.com All Right Reserved.